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3/4页)
两个潜水员同时使用了。    达拉斯和查斯卡从船尾栏杆前的蓄水箱里取出两个大箱子。维伯帮助维科夫和施瓦泽背上人工呼吸器。    紧接着,两个男人穿上脚蹼,戴上潜水头盔,然后从前甲板处跳入水中,在船边踩着水。    达拉斯和查斯卡把两个箱子放在水下潜水器旁的船甲板上。查斯卡用一个撬棍撬开了箱子盖。    “小心,”维伯小声说“要像弄生鸡蛋一样地小心干活。”    “多谢指教。”查斯卡狞笑着讽刺道“我们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你可以尽管放心,卡尔德。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任何飞人空中的要求。”    “好了,别废话了,快点干吧。”达拉斯不耐烦地嘟哝道。    维伯没有说话。他双唇紧咬,看着他的两个伙伴把箱子里的油纸撕开,露出圆圆的、橄榄绿色的钢球,每个大约有两个反坦克地雷大小。    达拉斯和查斯卡小心翼翼地把沉重的钢球从箱子中取出,放在潜水器的平坦的尾部。为了捆绑结实,他们没有用带松紧的尼龙绳。几分钟后,他们把四个钢球结结实实地固定在了船上。    达拉斯和查斯卡站起身,深深地喘了口气。    维伯满意地点点头。    “好了,孩子们,”他对两个潜水员喊道“出发!”    他帮助达拉斯和维伯把缆绳缠绕在潜水快艇的前部和甲板上。然后,他们一起把水下潜水器抬过平坦的舷栏杆。然后,他们抓着缆绳,把潜水器慢慢地放入水中。    当平滑的船体被放入水中的时候,施瓦泽解开钢绳,船上的人把它收回到船甲板上。与此同时,维科夫把密封的启动按钮固定住,它让电池驱动的潜水器的电马达转动。    螺旋桨转了几圈,在水下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站在甲板上的维伯竖起了右手大拇指。维科夫和施瓦泽也向他做出同样的手势。然后,维科夫cao纵cao纵杆,向前驶去。维科夫和施瓦泽随着潜水器潜入大西洋黑暗的海底。几秒钟以后,从他们身上背的人工呼吸器里冒上水面的气泡就看不见了。    维伯-达拉斯和查斯卡回到船舱里,耐心等待。维伯把雷达探测仪调回到30海里范围内,以便尽可能近地及时确定其他船只停留的地点。    与此同时,那个致命的货物已经朝“廷托莱托”号客轮驶去。    水下10英尺,维科夫和施瓦泽正在由发出低低的轰鸣声的潜水器带着,毫不费力地向前滑行。维科夫毫不困难地控制着方向。每隔一定的短距离,他都要望一望他的潜水表的发光表盘。    行驶35分钟以后,他调小了潜水器的发动机。    他们吃力地向潮水在他们面前形成的黑暗中望去。    潜水器仍在用一半的力气向前移动。    突然,前面变得明亮起来。但这不是灯光照亮的。    “廷托莱托”号客轮的白色船体在水下的黑暗中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    维科夫和施瓦泽两人互相之间无需交谈即可相互理解。两人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事先已对每一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都做了明确的约定。    他们在足够深的地方慢慢接近客轮的龙骨。维科夫继续调小潜水器的发动机。    他们被从船甲板上发现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发现两个蛙人弄出的气泡的话,必须用超强光探照灯搜索海面,才会发现海面上的气泡。    他们慢慢地向客轮的螺旋桨靠近。    维科夫把潜水器调到空转档上,施瓦泽放开他这边的把手,游向一边,维科夫小心翼翼地让潜水器滑到客轮边。然后将其停住。    施瓦泽开始干活。    他从腰间的一个盒子里取出一个手掌般大小的灯,打开后装在潜水头盔上。微弱的灯光刚好够照亮潜水器和其上面与其紧挨着的船体部分。    施瓦泽小心谨慎地解开前两根尼龙绳,抽出其中的一个钢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cao作起来显得十分轻松。    在离螺旋桨大约两米的地方,施瓦泽把钢球的下部推到龙骨上面大约三英尺高的船体部位,用左手扶着钢球,用闲着的右手打开其上部中间的一个盖子。他翻出倾斜开关,它可以通过一个安装的蓄电池启动电磁吸附装置。然后,他又盖上了盖子。    钢球紧紧地贴在了船体的外部。施瓦泽又检查了一遍,他用双手揪住钢球,使劲搬动,但钢球却纹丝未动。估计它如此结实地吸附在船体上30天不成问题。这是安装的蓄电池的最长使用期。    在潜水灯的灯光中,施瓦泽向维科夫打了个手势。他们两人一起将潜水器拖至客轮的另一边。    施瓦泽只用了五分钟,就在客轮的另一侧将另一个钢球安装完毕。然后,他关上了灯。维科夫开动潜水器,两人又慢慢地来到“廷托莱托”号的船首。    在离船首三码远的地方,施瓦泽将另两枚钢球分别安装在船体的两侧。他总共用了不到25分钟时间就干完了这项工作。    干完之后,他们毫不耽搁,立即往回赶。水下潜水推进器带着他们向公海驶去,由于已经没有了那几个钢球,速度比来的时候要快得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