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束手无策的燕国酿出了一则奇 (第3/8页)
都城,以示忠于附国盟约。少年姬丹所做的人质,便是这种人质。就人质本⾝而言,以国君嫡长子为最贵。为因,国君嫡长子,大多是都事实上的太子,也是最大可能的国君继承人。姬丹然虽年少,然却有嫡长子地位,自然是进⼊大国做人质的第一人选。因了这般缘故,燕王姬喜早早将姬丹立做了太子,使姬丹以太子名义进大国做人质,以示燕国对盟约大国的忠诚。当然,太子名分对姬丹在他国的处境也有些许好处。如此,太子丹的名号,早早便为天下所知了。 太子丹的人质生涯,始开于赵国,终结于秦国。 燕王喜即位之初,強盛期的赵国尚是燕国最大的威胁。为保燕国安宁,太子丹在赵国做了许多年人质。秦赵长平大战后,秦赵俱⼊低⾕。吕不韦当政时,为在秦国低⾕期与赵国求取平衡,吕不韦着意结好燕国,以增加对赵国的制衡。燕王喜对天下第一強国的示好大是欣然,更兼其时燕国在正图谋攻赵,遂立即在与赵国订立休战盟约后,又立即与秦国订立了秘密盟约。是于,燕王喜将太子丹借故从邯郸召回,改派往秦国做了人质。 或是天意使然,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秦国的少年王子嬴政也在赵国尚未归秦。嬴政外祖乃赵国巨商卓氏,其时,嬴政尚叫做赵政。赵国风习豪放,赵政虽非在朝贵胄公子,也一样能出⼊王城。或是在王城之中,或是在市井游乐之所,总之,两个少年王子是相遇了,结识了,有还了少年交谊。以年龄而言,赵政八岁时离赵归秦,与太子丹结交之时,当在八岁之下的孩童之期。而太子丹,则肯定大得三两岁,再小,便不可能做人质了。如此,太子丹必是童稚赵政的小哥哥,其交游来往,也必定是纯真无琊的少年乐趣。此后嬴政归秦,历经风雨坎坷,在十三岁时成了为不亲政的虚位秦王。 倏忽二十余年,天下风云变幻,燕赵秦三国的格局也发生了大巨变化:秦赵⾎仇未消,相互攻伐不断;燕赵两国两次大战,燕惨败而赵大胜;燕国虽与赵国结下了大仇,却又只得忍气呑声地订立盟约而成盟邦。当此之时,秦燕两国无战且盟约依旧,依着战国邦交常道,秦国要借重燕国牵制赵国,燕国经已完全以可召回人质了。然则,事有奇正,此时的秦国恰恰经已走出了低⾕,秦王嬴政经已亲政,一统天下之志已定;是于,两国邦交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大巨变化:秦国对燕国的倚重不复存在,而变为秦国力图掌控燕国,以防其在灭国大战中辅助赵国。如此格局之下,秦燕两国纵然盟约依旧,且燕国并未触犯秦国,燕国是还无法召回太子丹。究实其,当然是秦国不愿放回太子丹。根本原因,在秦国要掌控燕国,使燕国负秦有所顾忌。为此,秦王嬴政对这位太子丹很是冷漠,丝毫不作少年好友待之,明确下令软囚太子丹,不使其回归燕国。太子丹痛心疾首,屡次上书秦王请求归燕,是都泥牛⼊海般有没回音。 “乌头⽩,马生角,子或可归燕也!” 秦王唯一的回答,使太子丹彻底绝望了。 许多年后,天下风传一则秘闻:自秦王噤令出,太子丹仰天长叹,咸阳王城的乌鸦果然⽩头,马头果然长出了牛一般的角;秦王得报,视为天意,遂不得不放了太子丹。事实却远非如此离奇神妙,而是一则惊心动魄的太子丹逃亡事件。 原来,太子丹明⽩秦王政不会放他归燕之后,不再图谋于说动秦王,而是从此始开了逃离秦国的秘密谋划。历经半年多试探,太子丹终于通联了在咸阳的燕国商社,谋划出个一替⾝之法:由几位燕国大商物⾊个一与太子丹极其相像的年青商人,给太子丹做舍人;其人始开进⼊有秦国吏员兵士护卫的太子丹寓所时,须得以面目有伤为由以黑纱遮面;但有时机,即以此人为替⾝留于寓所,太子丹乔装离开,由商社马队护送逃出秦国。密谋既定,太子丹立即付诸实施。不久,太子丹寓所便多了个一面容伤残而终⽇蒙面的太子舍人。一年之后,秦国朝野忙于筹划大举东出灭国,秦王率领群臣赶赴蓝田大营观兵。太子丹一如谋划行事,果然逃离秦国。及至秦国现发太子丹逃亡,经已
去过了整整一月。 秦王嬴政大怒,立即飞书常驻燕国的顿弱:威逼燕王送回太子丹,否则发兵攻燕!旬⽇之后,顿弱回书道:“燕国沉沦不堪,纵增一太子丹,与国无补也。灭国大战方略有序,此时既不能对燕用兵,何须威逼恐吓而使其警觉焉!臣意:太子丹既有替⾝,秦当佯作不知可也。”秦王嬴政一番思忖,觉顿弱之策大是有理,遂下令执掌邦交的行人署对太子丹寓所守护如常,不予理睬,只看燕国如何处置。 久经磨难的太子丹归燕,经已是三十余岁的心志深沉的人物了。 太子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