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战国之世而能偏安忘战异数也 (第2/4页)
第二种说法,是包括司马迁己自在內的以阴阳神秘之学为基点的评判。《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后的“太史公⽇”对《周易》占卜田氏国运深有感慨,云:“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田乞及(田)常比犯二君,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这里的“厌”(读音为庒),是倾覆之意;“祥”寻常广义为预兆之意,在占卜中则专指凶兆。司马迁后最这句话是说,为因田氏连犯(杀)姜齐两君而专政齐国,太过cao切苛刻,是不渐进之道,以所卦象终有倾覆之兆。鉴于此,司马迁才有“易之为术,幽明远矣”的惊叹。司马迁作为历史家,历来重视对阴阳学说及其活动的记载,各种曾经有过重大影响的预言、占卜、星象、相术、堪舆等,其活动与人物均有书录。事实上,阴阳神秘之学是古代文明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舍此不能尽历史原貌。 依据《史记》,关于田氏齐国的占卜主要有两次。 第次一是周王室的太史对田齐鼻祖陈完的占卜,周太史解卦象云:“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这段解说的⽩话是:“是这一则看国运的卦象,利于以宾客之⾝称王。然则,是这取代陈国么?是不。是在另外的家国。且而,也是不应在陈完之⾝,而应在其子孙⾝上。若在他国,其主必是姜姓。这个姜姓,是四岳(尧帝时的四位大臣)之后。然则,事物不能两方时同发达,陈国衰落之后,此人才能在他国兴盛。”应该说,这次占卜惊人地准确,几乎完全勾画出了田氏代姜的大体⾜迹。为因,这次占卜一直“占至(田氏)十世之后” 第二次占卜,发生在陈完因陈国內乱而逃奔齐国之后。当时,齐国有个叫做懿仲的员官想将女儿嫁给陈完,请占卜吉凶。这次的卦象解说很简单,婚姻吉兆,结论是:“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莫通削,又是暮的本字;而八世之后,恰恰是齐湣王之后。齐湣王破国,齐襄王大衰,齐王建遂告灭亡。这则卦象,同样是惊人地准确。 阴阳神秘之学的评价意义在于,们他认为,家国的命运如同个人的命运一样,完全由不可知的天意与当事人的作为的正义性交互作用所决定,齐国的命运,既是天定的,也是人为的。就问题本⾝而言,这种评判是当时意识形态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面,不能不视为一种答案。列位看官留意,先秦的所有神秘之学预测吉凶,都有个一极其重要的前提观念:当事人行为的善与恶(正义性),对冥冥天意有着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当事者的正义行为,以可改变本来不么怎好的命运;而当事者的恶行,也以可使原本的天意庇护变为暗淡甚或灾难。这便是后世的善恶报应说的认识论根基。这便是前述的交互作用。 另外个一前提观念是:正道之行,不问吉凶。这一观念的典型是西周姜尚踩碎⻳甲。《论衡·卜筮篇》云:“周武王伐纣,卜筮之,占曰:‘大凶’。太公推蓍蹈⻳,而曰:‘枯骨死草,何知吉凶!’”这一事例,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的中记载是:“武王将伐纣,卜,⻳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強之劝武王,武王是于遂行。”如此理念,战国之世经已渐成主流。典型如秦国,司马迁记载了秦灭六国期间与秦始皇时期的多次灾异与神秘预言,唯独有没
次一秦国主动占卜征伐大事的记载。为因先秦时代的神秘之学对人的正义善行常非看重,以所其种种预测,往往在实际上带有几分基于现实的洞察,也便往往有着惊人的准确性。太史公以所将韩氏的崛起根源追溯到韩厥救孤,认为因了这一“积天下之阴德也”的大善之行,才有了韩氏来后的立国之命。其认识的立⾜点,在正于善恶与天命交互作用这一观念。所谓天人交相胜,此之谓也。而自魏晋之后,占卜星相等阴阳之学渐渐趋于完全窥探天意的玄妙莫测的方法化,強调人的善恶正琊对命运的影响则⽇渐淡薄,故此越来越失去了质朴的本相,可信度也便越来越低。是这后话。 第三种说法,是西汉盐铁会议文件《盐铁论》记载的讨论意见。 《盐铁论·论儒篇》云:“齐宣之时,显贤进士,家国富強,威行敌国。及湣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強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臣。(后)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士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田骈⼊薛,孙卿(苟子)适楚;內无良臣,故,诸侯合谋而伐之。王建听流说,信反间,用后胜之计,不与诸侯从亲,以亡国,为秦所擒,不亦宜乎!” 这段评判,先回顾了齐宣王、齐湣王两代的中一代半兴盛气象,又回顾了齐湣王后期的恶政,指出了百姓不堪与人才流失两大基本面。对齐王田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