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建康临安 (第13/13页)
待,甚或弯弓端弩瞄准敌人,还有一名将领样子的石像,平视前方,手握腰刀,神情一片坚毅,自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气魄。似乎他们正在守护这里,不让任何心怀不轨之人通过。 我缓步从这些石像中走过,心中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上阵杀敌,热血沸腾的感觉,觉得这些雕刻不是石像,而是一个个正要去杀敌的战士。 通过此组石像,几面大型的石刻浮雕又呈现在眼前,这些浮雕表现的不单是战士,而是士农工商学兵这六民的日常生活,雕刻的很细微传神,虽然没有留字,但观者无不可以从中感到一种褒扬的意思,略微一思索,就可明白,此浮雕是教导世人只有不忘本,才能流传于后世。也许还有告诉别人,如何做才能有资格进入这里安息的意思。 走过这群浮雕群,就接近了山底,这里被开辟成祭奠台,除了当中的祭台外,左右两边还有两座碑亭,左边的石碑上写着“忠义千秋”右边石碑写着“万古长存”字体写的是刚劲有力,如同出鞘的长剑一般。 此时祭台上已经被摆上丰盛的拜祭用品,四面还设下许多的招魂幡,白布素裹,自有一种难言的沉重味道,让人心生凄然。 我正要走上祭台的时候,内务大臣递过来一份布帛,低声道:“殿下,这是祭文,还请殿下宣读!” 接过之后就打开看了一遍,摇摇头,我又还给他,沉声说道:“这些漂亮话用不着,祭奠重在有心!”说完,我就走上台梯,稳步的走上祭台。 走上祭台之后,我先看看上方山上掩映在林木中的石碑,然后转过头望着下面的群臣,高声宣布道:“本王令,祭奠开始,在场众位文臣武将和本王一起静坐默思一个时辰,以缅怀先烈们的功绩。此期间不得离场,不得喧哗,更不得有任何对先烈不敬的举动,照令行事。”我说完,就径直跪坐在祭台上的铺垫上,不再开口。 先是听得下面似乎有些騒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我偷偷的看了下面一眼,发现那些文臣武将都和我一样,跪坐于祭台下,默默静思起来。 我收回目光,默默的想着我的一些事情。 自从莫名其妙的来到这里,又莫名其妙的知道了自己的来历后,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的想过自己的事情。我知道如今的历史已经改变,这从我来到这里就已经注定,但是我却对历史到底会走到那个方向没有把握。 以我现在的实力,我已经拥有改变世界进程的力量,而且我也这么做了。我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但我也不能盲目的将整个神州拖入战争的深渊,我应当用理智来应用我掌握的力量,否则,他日我可能无法面对陵园中那些长眠的人。 如今的情况似乎非常理想,陆地上自是不用说,借用蒙古的威胁,金国现在反到成了盟友,大理也快被我捏在手里,虽然现在还有赵远朝廷和摩尼教的事情,但都若镜花水月,难于抵挡我的一击。 海洋上,在我的威胁利诱下,琉球国已经正式上表对我称臣,并请求我派大军进驻,进攻倭国的大门已经被我打开,新年过后,我就会派成大继的扬威军团进驻琉球。至于流求岛,我也派出先期的人员进入,根据侦察所得,派驻移民不成问题,先期的十万移民,户部计划已经做好,十五一过,也会开始实施。 内政上,在司马风梅的协调改制下,也进行的比较顺利,虽然还有不少问题,但也取得许多的经验,培养出一批可以替代旧有官僚阶层的新官员,只要继续下去,我有信心完成既定的目标。 一切都非常理想,但我为什么还会感到一些担忧?难道是因为那个还未谋面的一代天骄吗?他真的能够将我如今拥有的东西都改变吗?或者只是我的多疑? 想了一会儿,我又抬起头看着山上的墓碑树林,盘算如果真的和蒙古开战,我是否会长眠在这里。 “当。” 一声清脆的钟声打断我的思绪,当钟声响到第十下的时候,我站了起来,在钟声余音中,高声说道:“拜祭仪式结束,群臣可自行上山去祭奠众英烈!” 我从祭台上下来后,那些大臣武将并没有行动,还是看着我。 摆摆手示意他们照做之后,我就带着一些亲近的大臣武将走上上山的阶梯。 如今陵园中主要埋葬着我主政以来,在战斗中牺牲的将士以及一些文臣。按照战斗发生的地点,将牺牲的战士和文臣的遗骸放入。 我走入在淮南西路发生的新塘之战的陵墓中,首先看见一座大型的浮雕,上面刻的内容就是新塘之战的一个缩影表现。一群金人被我方的将士给围住绞杀,同时还有一群金人正在我方将士后面冲锋,一群士兵正死命的在抵挡。虽只有聊聊数人,但却给人一种千军万马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啊雕后面就是石刻的此次战斗介绍,包括双方的指挥和彼此的兵力构成,交战的过程和此战的意义影响,都有描述,让人看完,就可以对此次战斗有个简单的认识。 过了这座浮雕,就可以看到上万的同色墓碑分层排列着,因为都是骨灰,每个坟地的空间并不大,墓碑挨着墓碑,如同战斗的序列一般。在第一排墓碑前,还有一个大碑亭,里面有一大牌石碑,牺牲将士的名字密密麻麻的刻在上面,让人看了有种心酸的感觉。 我在碑亭前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问岳雨道:“本王记得赵葵就是在此战中牺牲的,当时他是负责阻击金人的援军,死战不退,保证了此战的胜利。不过本王后来听人评价此人玩世不恭,而且贪图享受,从他平时的表现上看,实在让人想不到,关键的时刻他会如此果决勇敢,看来评定一个人真的不能光看他平日的表现。” 岳雨也肃穆的答道:“若非赵葵将军死命的拖住金人援军,我军甚有可能在这次大战中失败,赵范将军之下,他应记首功!” 我用手轻轻摸着石碑上的赵葵名字,良久才说道:“战场之上,死伤是难于避免的,重要的是看是否有价值。既然当了一个军人,那么就要有牺牲的觉悟,这是军人的宿命。你们和本王去别处看看吧!” 在我带着文臣武将分别去看了均州之战,襄阳之战和北伐战争的陵墓后,我来到一个还没有完工的陵墓前,看入口的名字,我就知道这里是为长安之战中牺牲的将士准备的。虽然战士骨灰已经放入陵墓中,不过浮雕还没有完成,只有一些粗糙的人物线条浮于石壁上,让人看不真切。 走过这里,又在别处看了一番,入目所见让我很满意,一时有些流连忘返,直到未时正我才在菊的提醒下离开这里回返皇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