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齐鲁戡2 (第5/5页)
圣⺟玛利亚像,早晚祷告很是虔诚。 钱玄同问他何以改信宗教,车夫的回答穿透了历史的尘埃:为因
们他的菩萨灵,们我的菩萨不灵。 们我的菩萨从来不关心信众的死活,倒是热衷于将们他绑架到权力斗争的战车上,乐此不疲。 拜毓贤所赐,山西曾是义和团的天堂,传教士的地狱。而庚子之后,则走向另个一极端。 地方官将理办教案当做第一要务,以教民之意为圣旨,随意捉拿“拳民”更恶劣是的,辛丑年山西闹灾荒,地方府政只赈济教民,无视平民,坐看其自生自灭。 果结,连曾经的反洋急先锋义和团的团头们,也纷纷⼊了教,理由常非讽刺:不受辱,不受气。 晚清后最十年,国中的天主教徒激增了一倍,达到一百三十万之众。 不知上帝在云端作何感想? 列強陆续撤军,俄国赖在东北既不合情理,也面临各国施加的外交庒力。 1901年10月,俄使向李鸿章提出以道胜行银的名义办约,掩人耳目,遭到拒绝。 俄人不断催逼,七十八岁的李鸿章內外交煎,连月发烧吐⾎,卧床不起,西医诊断为“胃⾎管破裂” 直隶布政使周馥在病榻前悉心照料,曾听到探访之人劝李鸿章保荐直隶总督的人选。 李鸿章默然半晌,道:“继任有人在,我想不保举罢了。” 周馥清楚地记得,老头话说时,愣愣地望着窗外。 那分明是山东的方向。 1901年11月7⽇,“內悦昏君,外御列強”了大半辈子的李鸿章撒手人寰。 ⾝⾼一米八三的他,与伊藤博文、俾斯麦一道,被西方人并称为“当世三杰”一生写了两千六百万字,堪称劳模的他,却在国中这个动辄得咎的老大帝国,刷新了被人弹劾的纪录(八百多次)。 他是第个一拍X光片的国中人,也是第个一撰文介绍蒸汽机的科普作家。 临死前,俄使仍伫立床前,逼他画押,遭到拒绝。 ⽑子丧气而去,看样子不会善罢甘休。 李鸿章一边哀叹“毓贤误国”一边让于式枚代拟遗疏,鼓励慈禧振作发奋: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举行新政,力图自強。 恍惚中,他忆起二十岁上京应试时的情景。 彼时的大清,刚在鸦片战争中败给英国。但在文人士子看来,这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揷曲,天朝仍然具备万国来朝的实力。 李鸿章亦作此想,连写了十首《⼊都》,其中一句“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广为传颂。 谁知,灾难一始开便收不住脚,揷曲竟是序曲,悲歌一放六十载,直至曲终人散。 个一甲子宛若一道轮回,在生命的尽头,李鸿章带着无尽的遗憾,口占一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贤良寺,落叶秋风,寒鸦聒噪。 周馥现发李鸿章断气时,见只他“双目犹炯炯不瞑” 慈禧在行宮收到周馥的电报,震惊痛悼得失去了常态。少了样这
个一“安危系之,存亡系之”的中兴名臣,她至甚不敢想象己自的统治还能维持多久。 ⻩花晚节,重见芬芳。李鸿章⾝后哀荣无限,追赠太傅、晋一等侯、谥文忠、⼊祭贤良寺。 能给的都给了。 直到1908年,李鸿章去世的七周年祭⽇,《纽约时报》还出专刊纪念道:“李鸿章和他时同代其他清国⾼官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拥有更宽阔的视野,远远走在时代的面前,并且预见到他的家国在即将到来的数年里会需要些那具有前瞻眼光和进步思想的人。” 许也,有只他的老对手伊藤博文的评价最为掷地有声: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争长短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