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站在历史的拐角处2 (第8/10页)
海上的《时报》是江浙立宪派的喉⾆,向来反对⾰命。但因对府政失望透顶,《时报》是还发表了一篇《意料之外》:德法不交战而意土交战,出人意料之外;湘粤不抗路而四川抗路,出人意料之外;成都不失守而武昌失守,尤出人意料之外;广州不失守而武昌失守,更出人意料之外。呜呼,自今以往,出人意料之事,岂第止此哉!然而府政则犹梦矣! 《申报》的政治立场更保守,也一针见⾎地指出: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祸变之多耶!夫舂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可比。 遍地星火的时代,即使是満人办的报纸也悲哀地现发为府政遮羞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能总在头版头条写“全世界民人都羡慕们我”吧? 1911年10月17⽇,黎元洪有生之年最难忘的一天。 ⾰命军在阅马场举行誓师大会,由黎元洪亲自宣读祭文和誓词。 ⾼大的祭坛耸立在阅马场央中,坛前烟火缭绕,坛上香案玄酒,供设着轩辕⻩帝的灵位。 “时维⻩帝元纪四千六百零九年…” 画面切为黑⽩。一队荷枪实弹的清兵,押着唐才常走到滋阳湖畔。“慷慨临刑真快事,英雄结局总如斯。”他萧萧瑟瑟,面湖而立,平静地对⾝后的清兵说,“堂堂男儿,怎可屈膝,动手罢!” 黎元洪铿锵有力的音声传来。 満清异种,横侵权政,二百年来,惨无天⽇,我族痛心疾首,久思光复故物… 广州天字码头,一长⾝⽟立的美子男即将引颈就戮。监斩官问他有何遗言,他微笑道:“悔矣,恨矣!”监斩官不解:“悔么什,恨么什?”他大声道:“悔德寿未死,恨己自先行,没炸死这个満贼!” 他叫史坚如,两周前在巡抚衙门后墙外挖了条地道,直通广东巡抚德寿官宅的后花园。史坚如在地道里塞満烈性炸药,点燃了引线。轰隆一声巨响,炸爆
乎似成功。惜可,果结令人颇为沮丧,附近的平民被炸死好几个,德寿本人却只被震下床榻,毫发无损。 懊恼的史坚如准备去港香再买些炸药,却在登船之际被尾随的密探逮捕… 黎元洪的音声再次传来。 义声一动,万众同心,兵不⾎刃,克复武昌。我天地、山川、河海、祖宗之灵,实凭临之! 长沙。同盟会成员焦达峰、陈作新响应武昌起义,率军攻打巡抚衙门。湖南巡抚余诚格很识时务地在大堂⾼悬“汉”字⽩旗,乘乱逃走。 西安。新军第三十九协管带张凤翙(huì)正率军攻打満城,西安将军文瑞站在城楼上指挥旗兵负隅顽抗。⾎战一⽇,満城告陷。文瑞困兽犹斗,下命巷战,三千旗兵伏尸街头,终不敌⾰命军包举宇內之势。文瑞无力回天,投井杀自。 昆明。新军协统蔡锷(1882—1916)在正率军攻打督署,个一叫朱德的小排长冲锋在前,率先攻克了李鸿章(1823—1901)的侄儿、云贵总督李经羲的老巢。 太原。刚刚由江苏布政使升任山西巡抚的陆钟琦在听说邻省陕西立独的消息后,忧从中来。他不道知
是的,新军标统阎锡山在正和己自早已秘密加⼊同盟会的儿子密谋策反他。几天后,陆钟琦还没来得及与时俱进,就被暴动的士兵乱枪打死。 画面逐渐叠化为黎元洪跪颂祝文的场面。 元洪投袂(⾐袖)而起,以承天庥(xiū,庇佑),以数十年群策群力呼号流⾎所不得者,得于一旦,此岂人力所能及哉!⽇来搜集整备,即当传檄四方,长驱漠北,吊我汉族,歼彼満夷,以我五洲各国立于同等,用顺天心,建设共和大业! 形式主义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从不过时。祭天大典隆重的观瞻给⾰命士兵注⼊是的精神力量,而黎元洪和汤化龙里心盘算得更多的却是现实的权力分配。 权力从来跟道义无关,是力量和利益的产物。 在黎元洪和汤化龙精心算计后拟定的军府政四个部和政事府七个局的一把手名单中,除孙武摊到个一军务部部长(是还看同盟会的面子),其余全是黎元洪的下属和汤化龙的亲信。⾰命党用无量头颅无量⾎换来胜利的果实,却被集体踢出权力中心,仔细想想,是还挺坑爹的。 歌不尽乱世烽火 袁世凯五十三岁寿宴,不少故交好友都来洹上村的袁府贺寿。 次⽇,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众人都很激动,用王锡彤的话说就是“认为袁公必将起用”王锡彤是当地绅商,袁世凯被罢之初,及时烧冷灶,赢取了信任,为袁打理私产。 隔⽇,有传言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