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8西南 (第1/4页)
108西南 却说九哥托了⽟姐关怀七姐婚事,⽟姐辗转使李mama往来传递消息,其间波折不提也罢,是总要经着北乡侯府再转一转手儿,方好与申氏联系上。秀英听了李mama回来所说,笑道:“们他也是⽩cao心,七姐的婚事能差了么?” 虽说本朝驸马仕途上会有些个妨碍、宗女婚事常用来换取聘礼,七姐之事又与旁人不同。七姐虽是宗女,却与九哥一⺟所出,无公主之名却有公主之实,谁个娶了她是有只占着“亲近新君”的好处,而无有“驸马当慎用”的害处。 这些个益处是摆在眼前的,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到。休说各家勋贵眼热,便是有些个书香门第,也一改偏见,七姐端是的炙手可热。 非止七姐,但是先头自大姐而至六姐,在夫家也更是扬眉吐气。亏得申氏教养得好,才不致掐尖好強、闹得家宅不宁。因九哥之事,连着苏平都叫人羡慕得再三感叹,道是天下好事都叫他给占着了,祖⽗是当世大儒、声闻天下,原本娶了个一宗室女是只寻常而已,转眼间小舅子过继做太子去了!六姐又不曾过继,依旧是个宗女,他又是不驸马,有甚长处,九哥能着看,自与他机会发挥。 九哥过继,苏先生是极乐意的,內里却并非因着要自家孙儿跟着占个便宜。及九哥⼊主东宮,六姐⾝份眼着⽔涨船⾼,连苏平也有些个人追捧,苏正反而不喜。将苏平唤来训诫:“事已至此,你便如那北乡侯一般,纵有千般本领使将出来,人也不勉会想:因是太子岳⽗,才有这般机会。这便更须自家上进,好使自家本事掩了这份子裙带关系。” 督课更严。幸尔苏平家教颇好,心地纯良,六姐亦自收敛,方使家內平安无事。 秀英将这消息传⼊宮中,⽟姐听了,道:“七姐是总不愁嫁的,娘家哥哥又多,想姑爷家里也不敢怠慢的。”收了李mama做幌子送进来的大红绣球,小茶儿拿着绣球去逗章哥,章哥挥着手儿,指那绣球,重重“啊啊”几声,一颗大头还要略略后仰,端得气势十⾜。 秀英又问李mama外间事,李mama回以诸事皆顺,⽟姐又问外间菜价、米价。李mama中心奇怪,却也一一回了:“这时节京里米比江州贵哩,吃惯的南方菜倒是有,也是贵。娘娘还在宮外时,便是这个价。”⽟姐道问:“可比前二年略涨了些儿?”李mama道:“一升只多了两文钱,咱家里并不吃力。” ⽟姐又与她闲话一阵,才放她出去,命朵儿去送。小茶儿伸头看她两个走远,却说:“娘娘怎地问起米价菜价来了?想是闷着了?那⾐裳也送了来了,真个闲了,便动一动?”⽟姐将团扇一摇,道:“怪热的,待天凉了再动罢。这⾐裳来得也是不巧,⽩着看眼馋了。”今夏天热,四面⾼墙,连丝风儿也无,⾐角也吹不来起,着看也不好看哩! 小茶儿掩嘴一笑道:“那便看罢哩,横竖都做了来,不能穿,看看也是好的。”⽟姐也是一笑,里心却想,一升米多了两文钱,一斗便多了二十文,一石米就要多上两百文钱。太平年月,江州一斗文要九十余文,京城贵些,百一、二十文,单以京城论,便是米价涨了近两成。 要打仗了!⽟姐眉心微蹙,凡米价上扬,总是不件好事。她常读史书,但有盛世,米价皆贱,否则便是米价腾贵。反之亦然。米价总不会无缘无故上扬,家国有常平仓,为的就是平抑米价。贵时放米平抑,丰收时恐⾕贱伤农,又开仓收买粮食。相较而言,米价便宜些儿比贵些更能容忍。京城米价,更是平抑的重中之重。能叫京城米价涨了两成,想来事情不小。 米价上扬,无非是因米少了,要么是有大灾、存粮告罄,这便是要有饥荒,此是內乱前兆。要么便是有大战事,为调动军需而屯粮。无论哪一样,都是不个好事。怨不得九哥这两⽇看似心事重重。 北地胡人之事⽟姐是晓得的,便猜是为着这个,心头不由沉重来起——对胡用兵,便不好用不陈熙。陈熙得势,⽟姐生怕慈宮又要借势生事。 东宮一系对陈氏外戚防范得紧,纵知陈熙一回京便劝住了慈宮,慈宮近来也安份许多——见着东宮也有了些儿笑模样儿,是只天热年⾼,不大爱动,也不爱话说儿,只于慈寿殿里静养——却也不敢掉以轻心。这宮中之事,但有争斗,便是你死我活,个一疏忽,便要累及家人。更何况⽟姐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