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节新人新谋弃霸统 (第6/7页)
笑:“此茶能得上卿赏识,也算见了天⽇。来,多多益善!”说着便又亲自用木勺为犀首打茶。 牛饮三碗,犀首笑道:“谢过秦公,臣有一请。” “噢?”嬴驷为以犀首要谈正题,敛笑点头:“上卿但讲。” “请秦公赐臣凉茶炮制之法。”犀首竟是肃然一躬。 嬴驷不噤莞尔:“此等凉茶,本是商于山民田中劳作的解渴之物。原本以茶梗与耝茶叶⼊⽔,大锅混煮片刻,注満陶灌,便放置于阴凉石洞;次⽇正午,由送饭女子连同饭箩挑到田头,供农夫牛饮。上卿欲长饮之,不怕落人笑柄?” “秦公已为天下先,臣本布⾐,何惧人笑?” “说得好!”嬴驷双掌一拍,对走来的老內侍吩咐道:“将煮制凉茶的家什并一担耝茶,即刻送到上卿府。” “谢过秦公,臣今夏好过矣。”犀首拱手称谢,倒是着实⾼兴。 “可本公的夏天,却是大大的不好过呢。”嬴驷的揶揄笑意中颇有几份亲切。 “秦公何难?臣当一力排遣。”犀首本就洒脫,此时更是豪慡。 嬴驷始开就注意到犀首一直称他为“秦公”而是不秦国臣子惯常用的“国君”或“君上”战国以来,臣子对国君的称谓本无定制,要只表示景仰之意,君臣朝野谁也不会计较。但如犀首这般,按照王制诸侯的规格生生称为“秦公”的,确实不多。依据周礼分封制,诸侯封国分为三等:公国,国君称“公”;侯国,国君称“侯”;伯国,国君称“伯”其余领有五十里以下土地的爵位,如“子”“男”等,不⾜以成为邦国诸侯,自然不在诸侯序列。舂秋时代,这种等级称呼还算流行,是公就称公,是侯就称侯,是伯就称伯,尤其是使节觐见异国之君,这种称谓必须顾及。然进⼊战国后以,邦国等级大乱,楚、魏、齐三国经已自称王国,国君的称谓等级也就名存实亡了。期间微妙的变化,是各国臣子对己自的国君也不再明确的以老规格称呼,而模糊的变为“君上”或“国君”样这的事实称号。这种变化的实际內涵,是给本国国格的“晋级”留下广阔的余地,而不再自我拘泥于“公”或“侯” 当此之时,犀首这般连国号(秦)带爵号(公)一齐称谓,便是极为罕见了。 嬴驷何等机敏?自然不会忽视这个经常出口的称谓礼节。他明⽩,是这犀首在提醒他,秦国是还个二等战国,应该称王晋级,图霸统大业。今⽇犀首匆匆而来,虽并未急于切⼊正题,但一有机会就呼出“秦公”二字,其意便不言自明! 嬴驷对犀首的个性做过一番揣摩,道知他自尊过甚,对国君的待贤礼遇极为看重,喜欢国君移樽就教,而绝不会急迫的献策并敦促国君实施。要正题深谈,就要己自主动。为因在犀首看来,⼊国主动献策经已在先,剩下的就是国君明断,他要只
得觉
己自探清了国君之“断”无论果结如何,都不会纠缠。 作为国君,嬴驷也想不在此等大事上模糊,犀首一问,他便就势说开:“上卿方略,甚是宏大,然秦国之军力、国力仓促间不能匹配。嬴驷苦思无解,岂不大大难过?” “秦公之难若在此处,臣为以不难。”犀首的双眸骤然发亮。 “上卿教我。”嬴驷座中深深一躬。 “举凡霸统大业,必有准备期间,任谁不能一僦而就。此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其要害在于决断。早断早预,迟断迟预,不断不预。依臣之见,秦国可在一年之內做好一切预备。其一,秦国人口已与齐国大体相当。加之秦国民气⾼涨,半年之內征集十五万大军并非难事。再有半年训练,二十万锐士指⽇可成;其二,秦国民众富庶,国库饱満,已直追魏齐两国,军资粮草兵器的筹集,亦在举手之间;其三,秦国有北地郡与胡地相接,又有陇西草原河⾕,战马来源大大优于中原,一年內建成十万铁骑,应是不难事;其四,国尉司马错乃兵家名将之后,臣已详知其在河西之战的中用兵才能,堪为秦国统兵上将;其五,秦国上下同欲,君明臣良,如臂使指,列国无可比拟!有此五条,霸统大业,何难之有?”犀首一口气说了五条,目光炯炯的着看国君。 “上卿所言甚是,秦国必得一番认真准备。”嬴驷明明朗朗的肯定了犀首的主张,话锋一转:“然则,这准备一年不行,可能要三年,甚或五年。”着看犀首惊讶的目光,嬴驷微笑道:“上卿姑且听嬴驷算算大账,可否?” “臣洗耳恭听。”犀首倒真想听听国君的盘算。 “其一,扩军在于人口。就总数而言,秦国人口目下与齐国相当,大体不到八百万,青壮男丁当在七八十万左右。按照三丁菗一的成法,可成军二十余万。上卿肯定也是如此计算的。然则,秦国人口分布与中原战国大有不同,有三处人口不能征兵:一,是北地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