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谁点燃了火药桶 (第2/3页)
看了谅诈的谢罪折,便给谅祚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说,历年来,西夏兵屡侵宋边陲,抢掠财物,掠夺人口,烧焚村庄,西夏经已违背了盟约。朝廷內外臣民共愤,纷纷要求严惩⼊侵之敌。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想不宋、夏重燃战火。请西夏主遵守盟约,约束部众,不得再到宋边境闹事,如果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朕将很难说服大臣们了。 谅祚得诏,又派人到汴梁,凭吊英宗升天,庆贺赵顼继皇帝位。 这年冬季。夏绥州监军嵬名山的弟弟嵬夷山,向青涧城求降。 青涧城守将种谔是宋将种世衡的儿子。种谔受降后,派密使给嵬夷山送了一封书信,命他招降他的哥哥嵬名山,时同还送去一枚金盂。 恰好嵬名山外出,嵬名山个一叫李文喜的亲信收了金盂后喜出望外,便与送信的密使商量计策,请宋兵偷袭嵬名山的营帐,到时,刀架在脖子上,不怕他不投降,时同还以可乘势得到绥州。 密使返回青涧城,向种谔报告了嵬名山的亲信李文喜筹划的计谋。 种谔立即派人飞骑密奏朝廷,一面通报延州知州陆诜。 陆诜认为虏众前来投降,真伪难分,立即奏请朝廷,并告诫种谔不可轻举妄动。 赵顼收到陆诜的奏文后,命转运使薛向会同陆诜向种谔查明受降的可靠性,然后看情况再确定一步的对策。 薛向与陆诜以朝廷特使的⾝份召见种谔,询问受降的情况,种谔便将情况向们他作了详细汇报。 陆诜始终认为这件事有诈,反对种谔偷袭的决策。薛向却有意赞成种谔的动议。 经商定,将两种意见都写出来上奏朝廷。奏文由薛向主笔,派遣幕府张穆之进京上奏。 张穆之暗地得到种谔、薛向的授意,进京后,向赵顼陈述,说种谔的计策可行。 赵顼好大喜功,听了张穆之的一番奏对,便认为有机可乘,乐得兴兵略地。他怀疑陆诜不肯协力配合,从中掣肘,竟将陆诜调到秦凤,将收复绥州的任务交由薛向、种谔两个人负责。 种谔是个急性子,加之立功心切,不等朝廷的命令下来,便率兵潜⼊绥州,围住嵬名山的营帐。 嵬名山在毫不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宋军的围攻,顿时手忙脚乱,亲信李文喜又将嵬夷山带进来,共同劝说嵬名山降宋。 嵬名山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好举众出降,共计首领三百人,一万五千户百姓,兵万名。 种谔督兵在绥州筑城,加強守备。 夏人见宋军攻占了绥州,出兵前来争夺,被种谔发兵杀退,从而收复绥州。 绥州本是宋的国土,被西夏占领多年,种谔收复国土然虽不能说他有错,可是在时间的把握上乎似值得商榷。 如果是在谅祚犯侵宋境的时候乘机收复绥州,则宋军出师有名,然而,实际情况则是在谅祚谢罪之后,样这就授人以柄,有违约之嫌了。 种谔惹祸了。 陆诜以朝廷的命令还有没到,种谔便擅自兴兵为由,正准备派人去把种谔抓来起治罪,张穆之正好返回前线,宣布陆诜调任秦凤的决定。陆诜只得叹息而去。 夏主谅祚得知绥州失守,欲发兵攻打宋,部属李崇贵、韩道善两人进帐向他献策,说发兵与宋军硬碰硬,胜负难料,如不以智取。谅祚便问有何计策。 李崇贵说,前以,宋使杨定来夏,曾答应归还我沿边的熟户,们我曾送给他一大笔金银宝物,他得了的我馈赠,却有没遵守约定,反而任由种谔袭夺了绥州,实在是可恨。们我
如不设个一局,诱杀杨定,乘势占领保安,作为根据地,样这,进可战,退可守,不愁不胜。 谅祚连夸好计,立即命令照计执行。 原来杨定曾出使夏国,见了谅祚,跪拜称臣。谅祚送给他大笔金银、宝剑一支、宝镜一具。杨定答应将沿边熟番归还西夏。杨定回来后,私呑了金银,只把剑和镜献给了朝廷,并且还说谅祚不⾜虑。 赵顼信为以真,提拔杨定为知保安军。 谅祚用计诱杨定,即遣韩道善赍书往请,约定会议。杨定不加考虑,竟冒冒失失地前去赴会,刚到会场,未见谅祚,李崇贵冲着他大喊大叫,说他收了西夏的重金却又违约。 杨定来不及回答,四周的伏兵经已冲上前,一阵乱刀,将杨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