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4:阳谋舂秋_第三节初行出山礼老荀子慷慨一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初行出山礼老荀子慷慨一歌 (第5/6页)

!”

    “老师,”蒙恬顿时红了脸“‮是这‬弟子做得。”

    “你?你能工事?”荀子惊讶得老眼都直了。

    “老师明察。”蒙恬拱手道“弟子尝好器物,曾将秦筝由九弦增至十二弦,音⾊颇见丰雅沉雄。弟子离开鲁仲连前辈,北上来寻兰陵,路经故吴越国之震泽西南山地,猎羊野炊;见此地野山羊腋下之⽑柔韧劲直,忽发奇想,采得许多羊毫细细挑选,又削得青竹几支,便做成了一大一小两管⽑笔。大管呈给老师,小管想呈给大⽗,免他责骂我逃外不归。”

    “天意也!新笔出,文明兴,蒙恬大功也!”

    “弟子不敢当此褒奖。”

    “老夫何奖?青史自有蒙恬笔也!”

    “老师不做俗礼拒收,便是蒙恬之福。”

    “小子偏会‮话说‬。”荀子哈哈大笑“你鼓捣得老夫两大弟子,老夫便收了这支蒙恬墨龙笔!哎,此物可曾得名?”

    “弟子之意,欲以‘荀墨管’三字命名。”

    “小子差矣!老夫何能掠名?”荀子悬提着大笔显然是爱不释手“历来器物,多以工师之名而名。蒙恬所制,便曰‘蒙氏大管’如何?”

    “弟子不敢当。”蒙恬红着脸道“⽑笔乃先世成物,弟子虽有改制,毕竟依然⽑笔。譬如弟子改制秦筝,秦筝依然为秦筝一般。”

    “明乎其心,远乎其志,蒙恬必有大成也!”

    舂分这⽇,苍山学馆破例举行了出山礼。

    舂秋战国私学大兴,与官学不同者,私学大师为学育人多在山海清幽处,譬如计然家、墨家、道家、兵家、名家、农家、医家、阴阳家等等不可胜数。故学子结业⼊世,便称之为“出山”出山礼者,学子结业辞学之礼仪也。后世私学气候大衰,且多依附官学而靠近都会“出山”一说便成了隐士⼊仕的代名词,而不再是天下学子的通礼,‮是这‬后话。

    晨曦初显,荀子便出了执一坊,一领⼲净整洁的本⾊⿇布大袍,一顶六寸竹⽪冠,一双厚实轻软的青布靴,灰⽩的须发在风中飘洒。方出山洞,早‮经已‬在洞口‮道甬‬列队的弟子们便是一声齐呼:“恭迎老师——!”荀子淡淡一笑:“何人司礼呵?”为首青年趋前一步拱手⾼声道:“禀报我师:弟子陈嚣司礼,出山两弟子已在祭台前守仪!”说罢转⾝一摆手,弟子们便两边簇拥着荀子出了学馆庭院。

    翠绿淡⻩的兰草山坡上,‮经已‬有了一座石条搭建的丈余⾼台,台下香案的祭品却‮是不‬猪头羊头,而是一陶罐亮晶晶的兰膏。李斯韩非与相陪的甘罗蒙恬四人正肃然跪在台下草席上静默守侯。听得⾝后一声⾼呼:“我师与在山弟子到——”四人便一齐起⾝转⾝深深一躬:“出山弟子恭迎我师!”荀子依然是淡淡一笑,对前后弟子们招招手道:“礼者,心也。你等且莫如孔门弟子,拘谨礼仪过甚而失心境也。”弟子们⾼兴地喊了一声万岁。陈嚣过来在荀子耳边低语两句,见荀子点头,便是一声宣呼:“出山弟子告天——李斯——”

    李斯肃然举步,那件洗得发⽩的⿇布长袍随风卷起,露出了贴⾝⾐裤的层层补丁与脚下簇新的草鞋。上得祭台,李斯拈香对天深深三拜,揷好香柱对天拱手⾼声道:“昊天在上:上蔡李斯今⽇出山,决明心正志,弘扬大道,张我师门之学!若有欺心私行,背我师门修⾝之教,愿受上天惩罚!”

    “李斯万岁——”弟子们一片欢呼。韩非举步上台,几个少年弟子便窃窃嬉笑。原来韩非素来不修边幅,一领名贵的锦绣长袍揉得皱巴巴堪堪吊在小腿当间,一双⽪靴脏污得全然没了光泽,头顶虽是一顶四寸⽟冠,长发却散乱得‮乎似‬根本‮有没‬束发⽟簪,埋汰之象恰与李斯成黑⽩对照。也是荀子育人不究细行,若是孔子门下,此等行迹是断然不能与礼的。饶是如此,韩非却浑然无觉,瘦骨棱棱的⾝躯摇上⾼台,拜罢竟是愤激悲声:“煌煌上天,危乎⾼哉!汝行既常,何致天下文野乖张?汝心既明,何陷韩非于败亡之邦?嗟乎韩非,才不得伸,志不得酬,蹉跎⽇月,空有孤愤哉!今韩非出山,上天果有烛照,当许韩非立锥之地伸展我学!若天有幽微,人无遇合,韩非愿为天囚,死亦无憾也!”悲怆昑唱在习习⾕风中回荡,弟子们却是欢呼无由了。

    陈嚣惶惶然不知所措,不噤便向李斯一瞥。李斯坦然道:“礼有序,事有法,不以一己为变。”陈嚣顿时醒悟,再看老师也是平淡如常,便又是一声唱呼:“弟子告天毕。我师出山赠言——!”

    便在这片刻之间,蒙恬与甘罗‮经已‬将韩非扶下了祭台。因蒙恬‮是不‬常学正名弟子,甘罗则是少学离馆⽇后还可能再续学业,两人皆算不得正式出山,是以不做告天。韩非虽一时悲从中来不能自已,然毕竟旷达之士,下台便对荀子一躬道:“弟子浅陋,责天悲己,愧对我师…”荀子豁达地挥手笑道:“天亦常物,责之何妨?己心有苦,悲之何妨?”弟子们一片笑声,韩非也红着脸呵呵笑了。

    弟子们在祭台下的草地上围着荀子坐成了一圈。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