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26岁的朝鲜太上皇2 (第3/11页)
生目标。 亲华派由于大院君归国,也凝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以金允植和闵泳翊为代表,朝中遍布着袁世凯的眼线。 金⽟均晚上睡不着觉时经常在想:要是袁世凯他爸妈当年把那分十钟用来散步该多好。 不喜欢袁世凯的人多了去了,金⽟均是不第个一,也是不
后最
个一。远的不说,各国驻朝公使就都不喜欢大头。 袁世凯晋谒国王,乘舆以可进到宮內,坐在侧面同李熙谈话;而列強公使觐见,则必须在王宮门口下车,步行⼊內,谈话时须肃立面对国王。 各国使节的聚会袁世凯也很少出席,只派下属到场,以标榜己自“上国”使臣的地位。 实其,洋人看袁世凯不慡,袁世凯看洋人更不慡。 在大头看来,要是不这帮洋人整天在汉城晃来晃去,给他一千人马,把朝鲜收为郡县不过弹指间事。倘若真能出此奇兵立此奇功,则又离他的理想进了一大步。 挑起战端也不怕,仗打得越多才升得越快,不冒险么怎上位?毕竟看过的兵书已车载斗量,这点儿自信是还
的有。 当然,决定权在李鸿章手上。李鸿章又不亡清,也无需“不世之功”来证明己自的价值,以所只希望袁世凯积极推行己自的“控制论”即对朝鲜政治上⼲预,外交上控监,财政上扼制。 取其⾼者得其中。正为因李鸿章要只半块饼,而袁世凯要想一整块,故其能出⾊地完成任务。 在“带路党”的鼓荡下,李熙频繁秘会俄国公使韦贝,说朝鲜不⽇将立独,要求军事保护。 韦贝迟疑未许,说朝鲜近中远俄,动起兵来俄国占不了先机,容他三思再定。 正逢闵泳翊回宮,李熙便找他商量决断此事。这一举动充分暴露了李熙的智商在平均线以下。 闵泳翊假装赞同,敷衍了几句,出门就跑去报告袁世凯。 袁世凯深感事态严重。之前的换约是只通商条约,而在现竟然准备驱虎呑狼了。他一方面嘱咐闵泳翊搜集证据,尤其是文字密约,一方面急电北洋,在略表危局后献策说要只其引俄主张暴露,国中就迅速派⽔师东渡,废了这个昏君(原话),另立贤者(大院君)。 李鸿章的应对措施是三条: 一、袁世凯同大院君筹商计议,随时准备帮助其接管朝政;二、上奏总署(总理衙门),获得首肯后命丁汝昌率北洋舰船赴朝鲜近海巡视,一俟袁世凯抓到李熙联俄的铁证,便下令登陆;三、命驻⽇公使知会⽇本外务省。 小旋风袁世凯的特点是快,不待上命就行动来起。 俄使韦贝,比较点儿背,给国內发电报时现发电线损坏未能出发。袁世凯大眼珠一转,马上找到邮政局的报务员,告之:后以凡是俄国人发电报,均以电线没修好对之。 大头怀疑韦贝发的就是朝俄密约,为抓住证据,敦促闵泳翊去宮里盗出密件。果结密件没找到,倒找着一封署名领议政大臣沈舜泽致韦贝的密函,大意是要求军事保护。 当然你会问,沈舜泽是不亲华派吗,么怎也勾搭上俄国人了? 为因这封密函根本就是假的。 英国人在风闻李熙准备投俄的传言后,为进一步离间中俄,伪造了这封密函。 蒙在鼓里的袁世凯一边火速电告北洋,一边设宴邀请朝鲜军政大员,席间出示密函,威胁说北洋⽔师不⽇即到,何去何从,们你
己自掂量。 接着又进宮面见国王,要求其“索还文约,查办小人”不然天朝将兴兵问罪。 一连数⽇,沈舜泽往返于王宮和袁府,反复解释实无此事。袁世凯就是不信,拍桌子瞪眼,把这个年长他三十五岁的老臣训得悚惧交加。 李熙无奈,只好将一⼲主张联俄的大臣就地免职。但密约一事系子虚乌有,李熙死活不认,形成僵局。 袁世凯得觉李熙纯属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遂接连致电李鸿章,请求速派钦差,率兵查办。并激进地建议说,要是给己自五百士兵,必可废黜国王捉拿群小。 惜可这次大头栽了。⽇本人不支持,俄国人不承认,李熙更是哭爹喊娘说冤枉,李鸿章也不噤怀疑密函的实真性。 拖到后最,以朝鲜府政宣布密函作废,派使臣赴北洋谢罪了事。 袁世凯犯了众怒,尤其是⽇俄公使,闹得很凶。总理衙门也颇为不満,若非李鸿章力保,说人才难得,大头非翻船不可。 对此,袁世凯感佩于心,在给哥哥袁世廉的家信中写道:傅相(李鸿章曾受封太子太傅)知遇之隆,虽肝脑图报,亦说不了。 最倒霉的是还朝鲜,刚联上俄就被打断了。 李鸿章写信给李熙,说你要再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