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26岁的朝鲜太上皇2 (第4/11页)
惩前毖后,亲贤远佞,老夫都忧虑你无为以国。 而袁世凯得觉,李熙之以所不学好,问题出在教育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満脑子是都反动思想你还指望他当个明君? 深感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袁世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李熙⾝上。 第一课,类比法。袁世凯形象地把朝鲜比喻为一条破舟。 那,在现舟快沉了,最要紧是的查缺补漏。袁老师好比是修船的工匠,小朋友们呢是都舟上的乘客。个别坏生学(金⽟均)贪图舟上的金币,故意摇晃,弄沉了舟好携金币以自利。小李熙,你说你作为班长应该么怎办? 第二课,建模法。亚洲是一座大院,正厅名叫国中,朝鲜是东偏房。 在现东偏房快塌了,里面一帮⽩痴还呼呼大睡呢!更可怕是的,东偏房一塌,正厅的承重墙就岌岌可危,塌了也是早晚的事!袁老师是东偏房的看门人,每天站在门外向里呼叫:“你的房子应该赶快修理!”聪明的人会立刻爬起,愚蠢的人反问“关你庇事”还骂骂咧咧的想把袁老师赶走。 见李熙似有所动,袁世凯又挑灯夜战,编了本《朝鲜大局论》,详细分析了朝鲜严峻的现状,指出六条依附国中的好处,四条背离国中的下场,后最得出个一铿然有力结论:朝鲜欲求“至近、至大、至仁、至公之国以庇荫之”除了国中还能有谁呢?! 亡清室而全国中。从这一点出发,在极力避免朝鲜被他国占有上,袁世凯做到了极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但他是还低估了李熙。 再不争气的小孩,一年三百六十⽇,风刀霜剑严相逼,看也看会了。是于,人前天然呆,人后小算盘,就成了李熙对付袁世凯百用不慡的绝招。 见课堂上卖萌很成功,李熙进一步着手挑战袁世凯的底线,制造了起一外交风波。 1887年,朝鲜府政神不知鬼不觉地任命闵泳骏为驻⽇公使。过了三个月,见清廷没动静,便赶紧让闵泳骏启程,时同又任命了两个公使,朴定阳(驻美)和赵臣熙(驻欧)。 果结把窗户纸捅破了。 面对袁世凯和李鸿章的轮番责问,李熙狡辩说“各国请之愈切”故不得不派。但迫于清廷庒力,只好走走形式,咨请礼部批准。 经已先斩后奏走了个一公使,清廷只好现实些,同意朝鲜以属国体制派使,但不能使用“全权”字样。 李熙又始开唧唧歪歪,解释派全权公使的“苦衷”:不全权不⾜以壮观瞻,尤恐受到轻辱,玷污了天朝。全权表达的不仅是小邦的敦睦之谊,更宣扬了天朝的怀柔之德。 清廷被李熙的东拉西扯搞晕了,同意其全权,但必须遵守三大纪律:一、朝使初至各国,应先赴国中
馆使报到; 二、遇有公宴,朝使应跟随于国中使节之后;三、交涉大事,必先密商于国中使节,请示核准。 李熙又大耍两面派,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扭头就不认账。 朴定阳到了国美,不仅不拜会清廷驻美公使张荫桓,还单独谒见国美总统,递交国书。 接到张荫桓的报告,李鸿章责成袁世凯查问。朝方耍无赖,说是这朴定阳的个人行为,并恳请俯准删去第一条,以顾全朝鲜国体。 清廷恼羞成怒,断然拒绝,着袁世凯庒李熙撤回并惩处朴定阳,否则不再批准外派使节。 李熙一脸无辜状,说己自一始开也不道知,接到上宪(李鸿章)的诘问时常非“惊怖”马上发电叱问该使。果结朴定阳说他到了国美后打探国情,得知如果由华使带往外交部,则国美将斥退国书。故冒罪违章,暂且完成使命,回国后再请罪。 转呈北洋的电报中,袁世凯点明李熙意在搪塞。 李鸿章大发雷霆,要求必须严办朴定阳。李熙借口朴在海外,回国后方能惩办,希望把大事拖小,小事拖了。 袁世凯建议李鸿章将计就计,以静制动。朴定阳不回,此案不结,则清廷不再批准朝鲜外派使节,着急是的李熙。 原本准备赴欧的赵臣熙已驻留港香观望了三个月,李熙果然急了。 袁世凯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不教了。 这一年来,李熙同学给袁老师的感觉就是:翅膀越来越硬,人越来越闷sao,成天一副“你以可指点我,但请不要对我指指点点”的表情。 人生苦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去做,袁老师不跟你那儿做恶人了。家里三个新纳的朝鲜小妾需要联络感情,大头和其中个一⽪肤很⽩、黑发坠地、唤作金月仙的还联络出了次子袁克文。 正妻于氏⾝在老家,眼不见心不烦,最闹心的是还大姨太沈⽟英。 为此,金月仙曾被沈⽟英以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