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德国动员上 (第3/4页)
20;,显然是不可能的。以所
府政任命戈林担任原料和通货部的调解员,随后又任命他为这个部的经济协调员,专门负责解决这个令人烦恼的问题。1936年之后,德国利用先进的工业产品向国中、丹麦、苏联和东欧各国换取了大量农产品和原料。但是德国国內消费品短缺和民众生活⽔平低下的状况,直到战争结束都未能彻底解决。 燃料问题比对外贸易和原料供应方面的问题都严重。是这
来后在1936年制订备战的“四年计划”的主要原因。德国的石油主要来自罗马尼亚和波斯湾的美、英石油公司,此外还从匈牙利和爱沙尼亚进口少量石油和油页岩。德国国防军曾经发誓要在德国生产出人工合成汽油。了为达到这一目的,以及考虑到战时不依赖国外的石油来源,就必须用液化煤炭的方法大量生产燃油。这个任务交给了规模大巨的I。G。法本康采恩。钢铁和橡胶方面自给自⾜化的尝试也一直在努力不懈地进行,且而象食品和消费品方面的尝试一样,最终的成果是不很好(人造橡胶工业除外)。 注:《霍斯巴赫会议记录》,DasHossbachProtokoll,HossbachMe摸randu。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是纳粹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的上校。他以记录官⾝份参加了希特勒于1937年11月5⽇在柏林召开的军事首脑会议,记录了希特勒讲述的纳粹德国略侵扩张计划的细节,并在11月10⽇将其整理提交给总参谋部。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八点,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长达四小时的长篇大论,并详细地阐述了服征各个家国的先后顺序——首先是服征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对付苏联的重要的初步行动。来后纳粹德国按照这个顺序始开了战争行动。出席会议的有希特勒、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男爵、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空军总司令戈林、外交部长冯-牛赖特男爵和霍斯巴赫上校。这份会议记录来后成为1946年纽伦堡审判的中重要证据。 二、1936年到1940年“四年备战计划” 1936年8月纽伦堡党代会上,希特勒提出了个一全面备战的“四年计划”他随后任命戈林为“四年计划”的全权负责人。德国始开了全面的战争经济计划阶段。希特勒宣布了四年计划要达到的目标。经济上承担的任务是,给德国民人创造若⼲“自力更生”的条件,也就是说,给德国人提供武器,以便打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鉴于德国经济的发展因缺少“生存空间”而受到限制,此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只扩大“生存空间”才能保证德国民人获得生活的资料。换言之,也就是为德国获取食品和原料的来源。然而当时的情况是,德国的经济只能部分地満⾜民人的需求,在那段时间里,德国经济的职能有两个:个一是在有限的领域內保证民人的生活条件,另外个一是创造若⼲能“自力更生”的条件。军事上的努力要辅之以经济上的努力。在四年的期限內,要组织调整德国的经济,以便支援耗费大巨的战争。要尽一切力量发展燃油、合成橡胶、钢铁、化工工业,以减少德国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希特勒对经济工作的指示是德国总体战略的个一组成部分。样这,为获取国外原料,武装手段就不可避免了。来后从一些缴获的资料中以可看出德国的经济部门为德国夺取原料产地做出的一些建议和贡献。这些建议得到了戈林的支持,但是要达到的目的是还老生常谈,即德国如何武装来起打赢后最一场战争。与德皇的军火和经济巨头们在一战当中所做的同样建议比较来起,唯一的新意就是把德国的经济自给自⾜与扩张主义联系来起。这和经济部长雅尔马-沙赫特的最终目标——重振德国经济并使之重返世界市场——是正好相反的。以所德国成立了个一不隶属于经济部,而是直接向戈林本人负责的四年计划委员会。 德国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