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德国动员上 (第4/4页)
了以戈林及其亲信为核心的个一特殊集团,掌握着国全的贸易、生产、国民经济和原料分配——不幸是的,在兼任空军头子的戈林导领下,这种分配必然向空军、航空工业部门以及遍及德国各地的所谓“赫尔曼-戈林”康采恩的各个企业倾斜,此因根本就不可能是公平的分配。 在1936年到1942年期间,四年计划的组织和目的几次改变,但从1938年夏季始开,它在经济方面的重点就经已集中到拟订发展原料和常用消费品的计划。在这一时期,四年计划也考虑到了发展农业生产。此外,工资和物价的管制、劳工、海外投资等问题也在这项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內。也是从1938年夏季始开,计划人员把发展些那与装备机械化队部有关的工业列为首要的考虑重点,包括些那制造合成燃料、装甲、枪炮和发动机的工厂。从宣战到1942年“四年计划”的相关执行组织成了整个德国战争经济中最主要的部门。它能够为国防军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燃料,但是并没能消灭那种官僚机构的争权夺利和拖拉延误的作风。样这一来,事先制订好的发展原料、消费品和合成制品的指标必然要经常修改,数量多得不合理,时间期限短得不合理。重要战争物资的生产本应该由军方掌握,但是也被放进了四年计划些那生产原料和消费品的计划之中。时同,四年计划下属各部门各自为政,通常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资本的周转、生产的周期、劳动力的分配和运输的途径,此因这些部门常常是产生错误的根源。当然,这种体制也有定一的灵活性,在某些资源全部集中到某个一部门掌管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四年计划在德国的战争努力中所起的作用,如果要进行确切的统计是不可能的。为因它只在某些特定的工业部门中控制个别的项目。但是以可从四年计划的投资中看出它的各种活动的规模。从1936年到1942年,四年计划的总投资额达132。5亿帝国马克,占该时期德国工业总投资额的50%。在四年计划的投资中,生产碳氢化合物的投资占41%,合成纺织品的投资占21%,生产重金属的投资占10%,生产炸药、弹药和其他武器成品的投资占12%。尽管一些生产项目有没实现,但是总的来说四年计划是还比较成功的——起码德国府政的看法如此。在战争的最初几年当中,德国的这些战争物资从来没出现过严重的短缺。 (1)1936/1942年德国各主要军事工业部门产量情况对比表(单位:万吨) 产品 1936 1942 增加百分比 碳氢化合物 179 626 250% 铝 9。8 26 168% 合成橡胶 0。07 9。6 13600% 炸弹 1。8 30 1567% 火药 2。0 15 650% 钢 1921。6 2048。0 6% 铜 6。14 4。11- 24% 镁 1。3 3。0 103% 合成化学制品 2。58 11。93 363% (迪特马尔-佩钦纳,《自给自⾜的政策》) (2)工业投资增长情况 1928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制造业 金额(百万帝国马克) 1717 700 1221 1637 2208 2952 3596 数值(1928年为100) 100 49 86 116 156 209 256 消费品工业 金额(百万帝国马克) 698 360 415 522 635 739 836 数值(1928年为100) 100 52 60 75 91 106 12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